欢迎访问天津酷博艾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运动平板试验概要介绍

 

1、概述

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 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

1903 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 年,Wood 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 年,Goldhamer 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 CHA 的辅助诊断。

1938 年,Master 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 CAH 诊断。

1942 年,Master 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 40 余年。

1970 年,Bruce 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 年 5 月 19 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 基本概念

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

(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

(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

(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 MET 值;

(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 和死亡率<1/2500; (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

 

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

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 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 90%时作为标准。最大心率(第 7 版诊断学)粗略计算法为 220-年龄数,次极量为心率达到 85%~9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例如 55 岁的受检者最大心率为 220-55=165 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 165 x85 % = 140 次/分钟。

 

2.2运动试验的机理

 

最大氧耗量(VO2 max)

最大运动能力取决于最大氧耗量。最大氧耗量是氧运输系统的综合功能的结果。包括呼吸功能、血液携氧能力、周围组织摄氧能力以及心血管系统的泵血功能。当这些因素发挥到最大限度时所能提供的氧为最大氧耗量。当呼吸功能正常、无贫血、周围组织摄取氧能力无障碍时,最大氧耗量反应心血管功能:VO2 max= 心率*心搏量*动静脉血氧差。因此,最大氧耗量主要取决于心排血量(心率*心搏量),因动静脉血氧差相对不变,最大氧耗量正常应大于 20ml/min/kg,小于该值提示心功能下降。最大氧耗量主要与年龄、性别、运动习惯及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关。疾病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最大氧耗量的大小。

 

代当量(MET)

由于运动量大小和氧耗量成平行关系,所以氧耗量可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 位。仰卧休息时,每分钟每公斤氧耗的毫升数( ml/min/kg)在不同的个体是相同的,为 3.5 ml/min/kg,称为 1 个代当量(1MET)。METs 医学文献中普遍作为运动量的计量单位,尤其是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静息状态下氧耗量为 1MET。小于 65 岁的人如果代当量不超过 5MET 表明预后较差,即使运动试验结果正常。如果运动代当量超过 13 个 METs,表明预后良好。

 

心率反应

心率随运动量增大而增大是保证氧供应的主要因素,称为心脏的变时性储 备,运动量可从心率推算。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身体条件、健康状态、血容量以及环境影响,其中年龄和健康条件影响最大,每增加 10 岁心率降低 5~7 次/min.

 

血压反应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收缩压成比例上升。在前后负荷不变的前提下,收缩压反应心肌收缩力,称为心肌收缩力储备。收缩压增加的幅度如果以耗氧量(MET) 为单位, 正常人平均 1.0KPa/MET, 如>1.6KPa/MET 为高血压反应, 低于0.471KPa/MET 为低血压反应。正常人极量运动试验,收缩压平均增加 8.8KPa, 舒压一般不增加,如增加超过 1.33 KPa 为高血压反应。

 

2.3试验前准备:

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审查适应症、禁忌症;

签署知情同意书;

心肺复设备和药物;

试验前禁食 2 小时以上;

建议停用β-受体阻滞剂 48 小时;

解释、避免精神紧。

 

3.适应症:

隐匿性冠心病早期检出

怀疑为心绞痛,但静息心电图正常

不明原因的胸痛鉴别

评价窦房结功能

检出不确定的高血压病

评价与运动有关的心律失常的性质

评价冠心病科治疗、介入及外科治疗的效果

鉴定飞行员、运动员等特殊人员的体力状态

 

4.禁忌症:

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频繁发作;

静息心电图已有明显缺血;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心脏扩大,有明显心力衰竭者;

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180/110mmHg);

严重瓣膜病、心肌病;

妊娠、贫血、甲亢;

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主动脉夹层、肺栓塞;

严重运动障碍。

 

运动终止-绝对指征

试验中运动负荷增加,但收缩压较基础血压水平下降超过 10mmHg,并伴随其它心肌缺血的征象。

中、重度心绞痛。

增多的神经系统症状(例如共济失调、眩晕、近似晕厥状态)。

低灌注表现(紫绀或苍白)。

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无法监测心电图或收缩压。

受试者要求终止。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在无诊断意义 Q 波的导联上出现 ST 段抬高(≥1.0mm)(非V1 或 aVR)。

心率对于运动反应不良。

ST 段下降≥2mm 或抬高≥1mm。

运动引起室传导阻滞。

达到目标心率。

 

运动终止-相对指征

运动负荷增加而收缩压比基础值下降≥10mmHg,但没有其他的缺血表现

ST 段或 QRS 改变,如 ST 段过度下移(水平或下斜型下移>2mm)或明显的电轴偏移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外的心律失常,包括多源室性早搏,连续 3 个室早,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阻滞或心动过缓

疲乏、气短、喘憋、腿痉挛或跛行

出现束支传导阻滞或室传导延缓,与室性心动过速不易区别

胸痛加重

高血压反应(>250/115mgHg)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ST-T 阳性标准

1、缺血型 ST 段下降:J 点后 60ms 处 ST 段水平型、下斜型下降 0.10mV 以上, 原有 ST 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 0.10mV 以上,持续 1min 以上。

2、 ST 段弓背状急性抬高 0.20mV 以上。

3、ST 段上斜型下降 0.20mV 以上,同时 avR 导联 ST 段抬高 0.10mV 以上。

4、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 T 波伴对应导联 T 倒置。

 

症状阳性:中重度心绞痛。

收缩压反应:较基础血压降低大于 10mmHg 伴心肌缺血症状为阳性。心率反应:运动期间心率突然下降,较基础心率下降大于 25%。

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速、室颤。

 

并发症

1.心脏性猝死:0.5%以。

2.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停搏、 III 度 AVB、持续性 VT、室颤。

3.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SBP<70mmHg 伴窦缓、窦停或 AVB);高血压脑病。

4.心肌梗死。

5.极度疲劳和肌肉损伤:1%。

 

药物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通过提高运动耐量、减轻 ST 段下移和心绞痛

程度,可致假阴性结果。

ACEI 类药物和钙拮抗剂将增加运动耐量,后者尚延迟缺血性改变时间。洋地黄无论在正常人或冠心病患者均可引起 ST 段下移,但若下移程度≥2 mm 并伴 QT 间期延长则提示心肌缺血。

胺碘酮和奎尼丁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一般不影响 EET 结果分析。利尿剂只有在大剂量使用时由于低钾而导致室性早搏及少见的 ST 段下移。

 

 

致力于为客户打造智能化行业解决方案

了解更多